马铃薯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大,管理起来比较简单,产量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今天我们来看看马铃薯生育周期,马铃薯生育周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结薯期、休眠期。
1、发芽期
从种薯上的幼芽萌动至出苗,需20-35天。
基肥:秋作物收获后,深翻20-25cm,春季土壤解冻后,结合浅耕耙地施入基肥,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25kg,硫酸钾15kg作基肥。
播种时,每亩沟施复合肥5-10kg。
马铃薯块茎栽植后,地温比较低,需要20-35天萌芽出苗,应及时松土,消灭杂草,如遇严重干旱,应浇小水促进出苗,并中耕防止土壤板结。
2、幼苗期
从出苗到团棵(6-8片叶展平),完成1个叶序的生长,需15-20天,此期匍匐茎全部形成,先端开始膨大。
水肥管理:齐苗后,间去细弱的苗,每穴留2-3株,种植较稀的每穴留3-5株苗。同时没亩追施尿素10kg,追肥后浇水。
出苗后10天,浇锄一次,松土,消灭杂草,促进幼苗生长。同时进行一次浅培土,以培上第1片单叶为度。
3、发棵期
从团棵至现蕾,需25-30天,侧枝陆续形成,根系继续伸展,块茎膨大到鸽卵大小。
水肥管理:一般不需要追肥,如表现缺肥的症状,应在初花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kg。如茎叶徒长,可用50-100mg/L的多效唑喷洒心叶,控制徒长。及时摘除花薹,有利于薯块集中。
4、结薯期
从现蕾开花到茎叶变黄败秧,需30-35天,此期主要是块茎膨大和增重。
水肥管理:开花后进入结薯盛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状态,遇旱浇水,遇雨排水,收获前一周停止浇水,促进薯皮老化,有利于早日进入休眠减少病害,便于贮运。同时用1%-2%的尿素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补充营养,延长茎叶功能,增加产量。
5、休眠期
收获后的马铃薯块茎呈休眠状态,为生理休眠。只有通过休眠后才能发芽。生产上常用赤霉素打破休眠,提高储藏温度、切块后用清水反复漂洗也可解除休眠。
常见病害管理
1、早疫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块茎,伤叶后会出现零星的褐斑,然后扩展为不规则的同心圆环,周围有狭窄的褪色晕,黑霉病会出现在潮湿的环境中,后期叶片干燥脱落,块茎损伤后,会在近圆形形成深棕色到无定形斑点,病斑下的薯肉组织会变成褐色干腐。
防治方法:选择早熟抗病品种,选择高地势、肥沃土壤种植,增加磷钾肥施用量,通过合理密植,及时移除田间病残枝,可有效减少田间病源,发病后可使用代森锰锌,代森锌,苯醚甲环唑等药剂进行喷雾,效果好。
2、叶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地下块茎,发初期有黄褐色或浅棕色圆病斑,环境潮湿,病斑处出现灰色霉层,并产生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深耕,可有效减少土壤致病菌,发病后,可使用50%多菌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喷雾一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晚疫病
叶片受伤后,会产生浸湿、绿褐色的小斑点,边缘会出现灰绿色光环,湿度高时,也会出现一圈白色霉菌,后期干褐色,易脆裂。茎块受伤后,会出现大的黑褐色斑块,后期膨胀腐烂,潮湿的环境,会有白色的霉变层。
防治方法:选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改善植株生长;
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及时去除田间病残枝条,然后用脱毒种薯减少病源的传播,
发病后可使用代森锌、代森锰锌、烯酰吗啉、霜脲氰、氰霜唑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以上就是马铃薯的整个生长生育周期的水肥管理及用药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注农极客,让农资用对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