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的复种,土壤问题日益加剧,微生物肥料(菌肥或生物菌肥)越来越受到广大种植户朋友的认可。大家在购买微生物肥料时,一般都会被告知微生物肥料使用时需要注意的湿度、温度、酸碱度等因素,因为它们是影响生物菌活性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种植户反馈微生物肥料效果一般或者没效果的原因。
1、土壤湿度
因为生物菌肥内的生物菌大部分是好氧菌,它在土壤见干见湿时生命力才活跃,一般田间含水量在60-70%时最适宜。
2、土壤温度
生物菌肥中的生物菌一般在土壤15-25℃时生命活动活跃。温度稍微高一些,生物菌活动会随着加剧,但是温度过高就会失去活性;温度降低,生物菌的活动也就随着减弱,一般地温低于5℃时活动就很微弱了甚至是休眠。
3、土壤酸碱度
土壤偏酸或偏碱都不利于生物菌的生长繁殖。土壤pH值在6.5-7.5之间时适合生物菌的繁殖。
温度在微生物肥料中的作用
换句话说,温度对微生物肥料的影响大吗?这里就主要说温度与生物菌活性的影响。首先就结论上来说:生物菌的活性会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但是生物菌不会被冻死,最多只是休眠。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就有疑问了,不是说活性会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吗,怎么当前还更适合施用菌肥呢?别急,大家之所以有这些疑惑,是因为混淆了气温与地温的关系。
1、气温
我们平常所说的温度,无论是天气热了,还是天气凉了,其实一般都是指的是气温。而气温的测量是在离地1.5米,避免阳光直射、通风的草坪上,这样能更真实体现大气的温度状况。
但是我们的菌肥是用在土壤当中的,所以气温的变化不能用来作为衡量生物菌活性的标准,为此我们需要的是地温的衡量。
2、地温
因为大家平时说的温度都是气温,所以对地温就相对陌生了,地温是指地表面和以下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统称。比如我们用菌肥一般要求在土层20cm以下,这样才有改良土壤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测量地面以及20cm、30cm的地温。
对地温来说,气温是影响地温的重要因素,但是绝不是唯一的因素。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湿度、土壤有机质、地表的植被状况、甚至是当地所在纬度等等,都会影响地温。比如砂土、壤土透气性能不同,保肥保水性能不同,地温受气温影响程度就不同。
一般来说,夏天的中午,随土壤结构的不同,阳光直射地方的地表温度是当地气温的1.5-2倍。至于冬天,阳光直射地表温度比气温高5-8℃。
地温会在一天当中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但是对于覆膜或是大棚种植来说,温室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的变化幅度会逐渐减小。比如20cm以上的土层地温会受气温较大的影响,但是对20cm以下就不明显了,甚至会出现一定推迟,比如在太阳落山气温降低后,土层20cm以下的地温仍然保持较高的温度。
天气虽然影响气温的变化,但是对地温来说,尤其是温室,地面深度越深,受气温影响也就越小。也就是说,即使气温是几度、十几度,但是地温可能保持在十几度、二十度,仍然在生物菌的活性范围内。
对生物菌活性来说,中温高湿的环境最适宜繁殖,秋季土壤墒情在一年四季当中都是最佳的,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都适合生物菌的大量繁殖。所以在秋季施用菌肥对作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果树来说,因为秋季是根系的第三个高峰生长期,施用菌肥会促进根系生长,促进树体发育。
地温提升1℃,对土壤当中的微生物活性、种子发芽及生长发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秋冬季如何提高地温?
1、施肥深度
我们施用菌肥时最好将菌肥施入到20cm以下的深度,一是因为这样才能有效改良土壤耕作层,二是20cm以下的土壤温度受气温影响小。
2、提高土壤湿度
提高土壤湿度对棚室温度的影响较大,可以形成棚室温室效应。即阳光直射进来,使土壤水分蒸发,水分可以阻碍热量散失,加热棚室内的温度。
3、增施有机肥
增施有机肥对提升地温来说十分重要,也是可行的主要措施。一是因为生物菌在有机质丰富的环境中才能大量繁殖,二是因为有机质平均能使地温提升1-2℃。
所以大家以后在秋冬季施用菌肥不用担心气温过低或是菌肥会不会被冻死的情况,当前季节的地温和土壤含水量是最适合的。
不过因为生物菌的活性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施肥方式要注意,施用菌剂最好搭配有机肥,并施在土层20公分以下,这样不仅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也能繁殖发挥效果,更能提升地温,保证根系的生长。